<th id="puxw7"><option id="puxw7"></option></th>
    1. 當前位置: 首頁 新聞中心> 吉安時政> >正文
      [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] 左岸煥“新” 右岸即“興”——永新老城新區雙管齊下提質升級
      2023-03-28 10:07 來源: 吉安新聞網—井岡山報

      春風和煦,陽光明媚,沿著蜿蜒的禾水河巡游永新縣城,左岸是記憶煥“新”,右岸是街市即“興”。

      “針灸”改造南門老街,新建生態濕地公園,東繞城公路連著將軍大橋串起兩岸,宜遂高速通車刷新永新高速建設“進度條”……近年來,永新貫徹“一江兩岸”理念,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并重,傳承與創新相得益彰,功能與布局相互結合,商業與包裝相互促進,永新老城新區顏值舒展,品質提升,業態豐富,不斷滿足群眾對城市宜居生活的新期待。

      據統計,2019年至今,永新縣城建成面積從11.92平方公里擴大至17.2平方公里,先后榮獲“全省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考核先進縣”“全市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先進縣”等稱號,邁出了全面建設湘贛邊高質量發展示范縣新步伐。

      傳承+創新,刷新老城顏值

      華燈初上,在喜慶的燈籠映襯下,永新秀水美食坊熙熙攘攘,眾多游人手里拿著烤串和手機與朋友自拍。

      “去年年初租的店面,這里人流量和環境都很好,忙的時候全家人都團團轉。留在家做生意這一年,賺的錢不比在外面務工少。”小木屋燒烤的老板胡錦安麻利地翻轉著手里的烤串笑著說。

      深厚的文化底蘊,鑄就了永新的特色名片。在老城更新中,該縣堅持以“針灸式”改造為主,以微改造帶動大治理:保護性修復了國家級文物保護建筑湘贛革命紀念館及永新商會;昔日垃圾場變身網紅游客中心、廢棄的蚊香廠被改造成永新非遺文化新窗口;二機老舊小區改造中設立廠史陳列館……這種在特定的區域以“點式切入”的小規模改造方法,讓永新在保留古城原有肌理的同時,煥發出別樣的魅力。

      穿城而過的秀水河,給了永新又一發展靈感:用煙火氣,點亮城市“夜經濟”。于是,當地首個“夜市經濟”綜合體——秀水美食坊應運而生,成為永新新晉“打卡點”。沿河開展大美秀水生態治理,在改善水系生態的基礎上,見縫插針布局公共停車場、“口袋公園”等配套設施,融合特色文化,打造將軍故里、和子夜歌等新型業態景點,改出新空間、新功能、新業態,昔日的“龍須溝”華麗轉身為現在的“虞美人”,“老”居民也享受上了“新”生活。

      充盈+“留白”,優化功能布局

      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區,空間是老根。城市要提檔升級,功能、布局的“加減法”要做好。

      做加法,彌補欠缺功能:該縣先后打通了禾河北路、站前路等“微循環”道路,三灣路、子珍大道、東里大道、興安路等城市道路加快推進。規劃建設城北、袍陂等20個社會停車場,因地制宜新增公共停車位2000余個,破解老城停車難問題。拆除整理一些殘垣斷壁、舍屋、廢棄地,“見縫插針”建設小游園、“口袋公園”等民生設施,增加居民活動空間。

      實施縣人民醫院和縣中醫院改擴建、商品大世界和農貿市場改造等民生項目,優化城區“功能點”,讓群眾享受“看得見、摸得著”的城市空間品質。

      做減法,為老城“留白減壓”:永新規劃把非中心城區的功能轉移出去,老城區基本不再布局新建公益性項目,生態濕地公園、永新中學、新區幼兒園、綜合性醫院等項目,全部規劃布局在新區和園區。在城西規劃的700余畝城區拆遷安置區,建設集書畫、絲綢、休閑為一體的特色小街,樓下是商鋪,樓上是住戶,可自住經商、租賃或出售,引導征遷戶搬得出、住得下、能致富。

      商業+包裝,豐富城市業態

      禾河以東,是為新區。居民肖紅斌自家新建的兩個店面出租信息一掛出,就簽訂了8年的租約,變成了一家陶瓷專賣店,租金與建房成本基本持平。從橫江村村民到新區居民,肖紅斌高興得合不攏嘴。

      在這一輪城市更新中,永新不光拆出了城市空間,更植入了城市業態,逐漸積聚起持續的人氣。

      富業態——在實施二機老舊小區改造時,將群眾在廠區門口自發形成的“地攤經濟”和“馬路市場”,納入改造總體規劃,原地規劃建設室內菜市場;對原工業小區內的工業廠房,在保存其外觀的基礎上,將其改造為社區辦公用房和室內菜市場,既彌補了城區原有的業態空白,又滿足群眾的多元需求;南門老街原社區辦公樓“變身”為永新古城美食文化新地標,并引入地方美食、藝術培訓等30余家經營主體,奶茶、火鍋、咖啡等新業態日益豐富。

      重包裝——以市場化、集約化方式對永新的書法、非遺等特色文化進行整合包裝,海天春茶館原有的茶文化功能“重見天日”。秀水兩岸沿線現有的舊工業廠房、老舊小區、文化設施等資源,蛻變為和子夜歌、秀水美食坊等新型業態景點,并增設娛樂、親子等主題空間,打造滿足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消費場景,群眾的生活幸福感在城市品質創新提升中進一步增強。

      文/周智瑋、井岡山報全媒體記者范小勇

      責任編輯:鄒洋

      井岡山報社主辦 井岡山報社版權所有 本網法律顧問:江西吉泰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:36120190006 贛ICP備19004936號-1

      Copyright ?2003-2019 by jgsdaily.com. 贛ICP備19004936號-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:36120190006 贛公網安備 36080202000160號

      關于我們 聯系我們 廣告服務 版權申明 電子報入口
      分享到:
      QQ空間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頁 騰訊朋友 有道云筆記
      韩国免费a级作爱片无码